【观点】数码霸权与科技巨头介入政治的危害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事件之后,Twitter与Facebook永久性关闭了第45任美国总统川普的帐号,Twitter还对川普支持者杀无赦,关闭了7万余帐号。

Twitter suspends Trump account

Source: Sipa USA Filip Radwanski / SOPA Images/Si

川普总统遭到“网络禁言”后,保守派们只好蜂拥逃往Parler与Gab,接着就是亚马逊停止对Parler的服务,导致该公司面临破产。在以言论自由自傲了二百余年的“灯塔之国”发生这种《1984》一书描绘的荒诞景象。美国人只好重温乔治·奥威尔这本名著,在亚马逊上这本书一度位列排名第一的畅销书。(方冰,《社交媒体封杀特朗普后 小说【1984】成美国最畅销书》,美国之音,2021年1月12日)

最为怪异的是一向饱受言论压制的中国异议人士、维权律师当中不少为此叫好。在《1984》的肃杀气氛中,澳大利亚现副总理终于率先发声,对科技公司封禁川普言论表示反对。

多国政界反对的首要理由与言论自由相关


在各国政府领导中,我想特别列出澳大利亚政府领导层对此的相关批评。因为他们是第一批发声的西方政要。从这些批评言辞可见,他们一致认为高科技公司永禁川普总统的帐号是破坏言论自由。

比如,澳大利亚财长弗莱登伯格(Josh Frydenberg)指出:“言论自由是我们社会的根本”;澳大利亚政要还勇敢地批评美国对同类事件实行双重标准,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副总理麦克·考马克(Michael McCormack)拒绝批评川普在美国国会骚乱中起到的作用,考马克曾表示,国会大厦的骚乱场面非常“不幸”(unfortunate),还将其与去年的BLM活动相提并论,称BLM为“种族骚乱”。
Deputy Prime Minister Michael McCormack at a press conference.
Deputy Prime Minister Michael McCormack at a press conference. Source: AAP

在澳大利亚政府领导人表态之后,各国纷纷跟进,法国政要纷纷表示反对。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谴责了他“数字寡头”,称其为民主的 “威胁之一”。德国、波兰、英国、欧盟、墨西哥等纷纷表达了谴责,用词虽然不同,但基本都表示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根本,科技公司不能进行言论审查。 

各国领导人对于数码霸权怀有警惕之心


在川普总统的帐号被推特和其他平台永久删除之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就对硅谷的审查制度感到震惊。《每日邮报》曾在11月一篇报道中援引一名政府高级消息人士的话说,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推特对总统川普进行审查后,首相正在考虑针对科技审查的新法律。

这位政府消息人士说:“鲍里斯不喜欢他在美国大选中看到的情况,他要求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避免未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因此,首相要求讨论一项计划中的互联网监管法案。 


波兰政府正在通过一项法律,对科技公司审查在波兰合法的内容将处以数百万欧元的罚款。该法律还将在波兰建立一个新的保护言论自由法庭,该国公民将可以在该法庭上升级对科技审查的投诉。匈牙利政府是国际文化左翼的坚决敌人,2019年开始对欧洲的科技审查制度进行调查。最近,该国推出了一个新的反审查社交网络Hundub。 
hundub
Source: hundub.com
各国领导人对数字霸权的担忧非常有道理。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后,各国领导人纷纷进入社会交媒体平台,衡量全球政治领导人社交网络影响力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些研究者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如下几个特征: 


  1. 全球政治领导人在社交网络推特上形成了相互连接的整体网络; 
  2. 美国、法国、加拿大领导人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 
  3. 全球领导人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核心网络以欧美国家领导人为主,大洋洲、非洲、亚洲国家领导人多位于边缘网络; 
  4. 全球领导人社交网络影响力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关系。 

研究者综合考虑上述四个因素,定出一个“权威中心性”指标,按照这一指标考量,美国总统川普居影响力第一位,接下来依次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加拿大总理克鲁多、其他的英国、印度、墨西哥领导人的位次处于不断调整中。
social media
Social media apps Facebook, Twitter and Instagram Source: AAP

一位权威中心性居第一的美国总统,被科技公司说消号就消号,其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归零,怎能令各国政要不警惕?英国首相的担心有道理。 

科技霸权正在威胁人类的生活


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对高科技巨头介入社会政治生活深感恐惧。美国的科幻类题材电影与电视剧,例如《疑犯追踪》这部电视剧,尽管将主人公塑造为拯救受害者的英雄,但到最后,主人公在过度介入现实生活的恐惧中趋近精神崩溃,深深怀疑高科技介入人类生活的后果不可控。 


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不仅利用自己的数码控制权控制言论,还涉嫌以金钱实力强力介入公共选举。2020年12月16日,托马斯·莫尔协会的阿米斯塔德项目发布一份报告,揭露了一个由5个基金会资助的10个非营利组织构成的黑钱网络,该网络将私人资金注入2020年的公共选举,绕过州协议并违反州法律,扰乱选举进程。*该报告显示,这个黑钱网络的建立是为了收集、汇总和分析从第三方收集到的信息,这些第三方可以直接获取各州的选民档案,目的是影响美国的选举和选举政策,从根本上破坏选举制度。这笔注入选举的数亿美元当中,有5亿美元来自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来源:PRESS CONFERENCE: MAJOR NEW REPORT EXPOSES HOW MARK ZUCKERBERG'S $500 MIL CAUSED CHAOS, INFLUENCED THE 2020 ELECTION,Dec.16,2020)       


民主国家的根基就在于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民主制度是种委托代理制,每个国家的公民通过选举,将权力让渡给政府领导人,在这一期间,公民即使有不满,也只能通过提建议、批评、游行等方式抗议,只有几年一次的选举,才给人民一次合法推翻政府(选择新的代理人)的权利。而这些高科技公司既利用自家的雄厚财力干预扰乱美国的选举,又利用数码霸权来剥夺不同意见者的言论自由,成了民主之敌。

2020年美国大选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这段让美国蒙羞的史实,尽管经由美国几大高科技公司联手行动删除了不少,但毕竟无法从历史中剜削干净。各国政要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规则,更因为发生在美国,不会对此直接提出批评,但对Twitter、Facebook等高科技公司删除川普总统言论之举提出批评,就是一种委婉表示。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各国政府只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出现2020美国大选这种情况,应该都会思考如何防禁高科技公司的数据专政、完善本国选举系统,在今后的选举中,排除机器作弊、限制邮寄选票、核查选民身份、立法限制资本寡头利用金钱与数码霸权介入公共选举事务。 


民主制度的信用与有效,就悬在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上,由衷希望保护投票人权利将会成为各国保护本国民主制度的考量重点。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该报告所诉内容未获美国主流司法体系认可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